《Emigrants and Empire: British Settlement in the Dominions Between the Wars》

《移民與帝國:戰間期英國在自治領的殖民》

编者:Stephen Constantine

出版社: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

一、背景与主题

《移民與帝國:戰間期英國在自治領的殖民》是一本圍繞英國在戰間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對帝國各自治領(如澳大利亞、紐西蘭、加拿大和南非)社會結構影響的歷史學研究著作。本書由Stephen Constantine主編,探討了20世紀初英國政府通過《帝國安置法案》(Empire Settlement Act of 1922)推動的國家援助移民計劃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社會重建背景下,移民成為英國政府社會工程的一部分,被視為緩解國內經濟和人口壓力的方式,同時也旨在加強英帝國各殖民地與宗主國的聯繫。

二、內容概述

1. 帝國史與移民的關係

書中的「General Introduction」部分詳細解釋了1980年代以來帝國史研究的興起以及對「帝國史」定義的擴展。以往的歷史學研究更關注個別殖民地的情況,而此書嘗試將遷移史放在帝國背景下進行考察。編者指出,移民研究不僅應關注移民的動因和流向,還需將「移出地」與「接收地」聯繫在一起,以便全面理解遷移帶來的多層次社會影響。

2. 移民政策的背景與動因

書中詳細討論了戰後英國政府為何會推行移民政策,以及如何通過《帝國安置法案》提供財政援助,鼓勵工人、退伍軍人及其家屬遷往帝國的自治領。這個政策既是一項緩解英國國內經濟問題的措施,也是一種鞏固帝國結構的政治策略。對於當時的英國社會,移民不僅僅是個體的經濟選擇,更涉及國家利益和帝國的文化輸出,書中對這一點提供了系統的分析。

3. 社會工程的成功與失敗

通過一系列案例分析,本書呈現了英國政府推行移民政策時遇到的挑戰。英國的移民計劃在澳大利亞、紐西蘭、加拿大和南非等地面臨了不同的接收情況——從積極接受到抵觸反抗不一而足。這些差異反映出各自治領社會結構和經濟需求的多樣性。儘管這些移民計劃意在促進帝國成員之間的聯繫,但書中指出,由於各地的經濟環境、社會態度和文化差異,這些計劃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,有時甚至導致了移民與當地居民的衝突。

4. 性別、階級和政策的互動

在探討移民過程的細節時,書中還考察了性別和階級在移民政策中的作用。英國政府特別關注退伍軍人和男性工人移民,但移民計劃也將女性作為填補家庭角色和勞動力空缺的對象。不同性別和階層的移民在接受地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差異顯著,進一步加劇了移民在新環境中的適應困難。本書通過對這些具體群體的分析,揭示了移民計劃如何受到性別和階級的雙重影響。

5. 帝國的社會工程與社會史的貢獻

書的後半部分討論了英帝國如何通過移民政策嘗試進行社會重建,這不僅是經濟工程,也是社會工程的體現。書中分析了移民政策對英帝國社會結構的影響,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:即使移民政策本身帶有失敗的成分,它依然是對英帝國社會試圖統一和鞏固的一次重要實驗。各章節中關於社會經濟背景的分析豐富了這一觀點,為理解帝國史中的「社會工程」提供了獨特視角。

三、書中亮點與貢獻

1. 多角度的綜合視角

這本書最重要的亮點在於多層次的視角。作者們並未簡單地將移民政策視為英國單方面的輸出,而是將之放置在移出地與接收地的互動框架中,展現了政策與實際效果之間的差異。通過將不同自治領的接收情況放在特定社會和政治背景下,書籍揭示了移民政策在不同國家如何發揮作用,豐富了帝國研究的複雜性。